1933年6月中旬,紅四方面軍解放旺蒼壩,王樹聲率紅軍73師進駐旺蒼老城,成立了廣元縣委、縣蘇維埃政府。1934年11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隨即西移至旺蒼,約占紅四方面軍一半的兵力集結于旺蒼地區進行整訓。11月至12月川陜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首腦機關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共川陜省委、川陜省蘇維埃政府,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所屬的兵工廠、被服廠、造幣廠、總醫院和紅軍大學等40多個機關陸續遷駐旺蒼。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王樹聲等進住城內,使當時的旺蒼城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的中心,既是運籌指揮的中樞,又是支持前線的后方。
在這里指揮了“廣昭”、“陜南”、“西渡嘉陵江”等戰役,加強部隊建設。1935年1月,紅四方面軍組建了2800余人的少共國際先鋒師;2月初,組建了2000余人的婦女獨立師和300余人的巴山游擊隊,婦女獨立師是我軍歷史上最早的婦女武裝規模建制;2月中旬,組建了220余人的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部直屬水兵連,這是紅軍最早的水兵建制。川陜革命根據地大本營于1935年4月中旬從旺蒼城實施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旺蒼,是紅四方面軍進入最早、撤離最晚、戰斗生活時間最長的地區。
旺蒼紅軍城位于旺蒼縣城東河鎮老城,東河與黃洋河的交匯處,原名旺蒼壩,現保留有約1平方公里的川北古鎮。“紅軍遺址群”部分街道基本保持清末民初原貌,有文昌街、王廟街、龍潭街三條主要街道及木市巷、河家巷兩條小巷,城內分布有川陜蘇區及紅四方面軍31處黨政軍重要領導機關遺址,另外還分布上百處四合院民居,基本保持了清末民國時期建筑風格。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旺蒼縣委、縣人民政府投入巨資修復了抗震救災紀念館、財神廟、上清宮等文物,館藏紅軍文物有川陜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的三串布印模,紅軍銀元,紅軍用過的槍、炮、大刀、長矛;紅軍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子彈;紅四方面軍的戰斗捷報,中共川陜省英安縣委墨寫的“參加紅軍十大好處布告”等?,F紅軍城遺址群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全國第七批紅色經典旅游景區候選名單,已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景區。
旅游要素
門票:免
飲食
主食大米加特色小吃豆花希飯、臘肉包子、糯米糍粑、川北涼粉、米涼面、玉米棒、烤紅苕等。
特色菜:豬脖子、肉和尚、酸菜豆花、蕨菜、香菇等食品,既普遍食用又頗具地方特色。
特色商品:米倉山茶葉、川北王酒、黑桃、木耳、香菇、純天然蜂蜜、木門豆瓣、木門醪糟、木門鹵菜等。
交通
旺蒼(客運中心)坐城內公交車或出租車去老城即可。
周邊食宿
1、旺蒼賓館(三星級)
地址:旺蒼縣城新華街259號
電話:0839-4200000
2、米倉山酒店(三星級)
地址:旺蒼縣城紅星北路86號
電話:0839-4310777
景區聯系電話:0839-4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