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如潮,大道如砥。
6月30日下午,旺蒼紅橋成為心潮澎湃之地,心聲共鳴所在。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旺蒼縣“紅城·紅橋·紅色文化”慶“七一”主題活動在這里舉行。
一首紅色歌曲、一曲紅色舞蹈、一段紅色經典誦讀、一場紅色攝影展、一臺紅色劇目(選段)、一堂紅色黨課、一次入黨宣誓,匯成7個各具特色的紅色沉浸式主題活動,在184米長的紅橋上一一拉開帷幕,不斷上演。
長長的紅橋猶如一個巨幕,從過去奔涌而來、向未來逐浪而去,歌聲魅影,如詩如畫。
腳下是奔騰的東河水,眼前是飄揚的黨旗。共產黨人走過的每一段路、跨過的每一座山、蹚過的每一條河,都是理想信念與革命精神的生動教材,蘊含著中國精神的基因密碼。這場近一個小時的沉浸式主題黨日活動帶領著人們追尋紅色足跡,汲取精神力量,照亮奮進之路。
紅橋之上,心聲向黨。
一次入黨宣誓,重溫初心和使命
掛滿勛章,右手握拳,87歲的抗美援朝老黨員楊忠宣精神矍鑠。
在他的身后,來自旺蒼縣各條戰線的101名黨員代表莊嚴肅立。
在楊忠宣的領誓下,在紅橋的見證下,全體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宣誓,誓言響徹云霄。
宣誓完畢,旺蒼縣醫院的醫生曹靖難掩激動心情:“在黨的101歲生日之際,我終于成為一名正式黨員,今天的我很幸福也很激動,這是一個刻進我血脈記憶的神圣時刻。”
有35年黨齡的王洪芬告訴記者,“每一次重溫入黨誓詞都在提醒我不忘初心,接續奮斗。”
“我入黨67年,祝黨生日快樂!”楊忠宣為黨送上誠摯的祝福。
一段紅色經典誦讀:
《獻給中國紅軍城》,汲取奮進的力量
“在依稀朦朧的歷史遠影里,一個個燃燒的紅色故事,一曲曲動人的生命壯歌,在這座城市的繁華競逐中,在嬰兒般純粹的目光里冉冉升起……”
紅軍城從不缺乏紅色經典,紅色經典中的紅色力量一直照亮著旺蒼砥礪前行之路。
氣勢磅礴的誦讀之聲在人群之中傳遞,紅色經典激蕩起一往無前的前行力量。
鏗鏘之音,紅軍城實至名歸。
一首紅色歌曲:
《紅色旺蒼》唱響信仰的守望
“我的老家是紅軍駐過的地方……” “我的老家是茶花盛開的地方……”
在101名少先隊員的合唱聲中,傳唱極高的本土原創歌曲《紅色旺蒼》響起,打開了歷史之門,述說著101年來這塊土地上的紅色故事,展現出旺蒼以茶富民、以茶興縣的綠色畫卷。
在旺蒼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過三支特別的紅軍建制部隊;在綠色發展的進程中,茶產業成為了旺蒼富民強縣的特殊優勢產業。“紅色旺蒼·中國茶鄉”,紅色為旺蒼之魂,綠色為發展之本。
紅色銘刻在心,綠色啟航征程。紅綠之間,是歷史與現實的交織,是初心與復興的交匯,是旺蒼兒女對信仰的守望。
一曲紅色舞蹈:
《軍民團結一家親》再現紅色的歷史
回顧百年,離不開“人民”。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旺蒼兒女踴躍參加紅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舞蹈《軍民團結一家親》根據發生在旺蒼的真實故事改編,演員從橋面兩側步入,瞬間把觀眾拉到了當年革命老區抓生產、壯發展的難忘歲月。
“紅橋就是舞臺,演員就在身邊,這樣的主題黨日活動讓人身臨其境,更加真實地觸摸到了旺蒼厚重的紅色歷史。”參加活動的黨員余海蓉說。
沉浸其間,歷史再現,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創造者、推動者。
一臺紅色劇目:
《爺爺的馬燈》演繹崢嶸的歲月
一盞盞馬燈就是黑夜中點點的光,驅散了黑暗,更是紅色的火種,點燃了民族的希望。
旺蒼原創紅色劇目《爺爺的馬燈》自2016年推出后,演了近20場,曾獲全省音樂劇演出二等獎。該劇以紅軍當年在旺蒼鏨刻的紅色石刻標語作為主線,用演唱、舞蹈、表演等方式講述了紅軍在旺蒼宣傳革命、奮勇作戰的崢嶸歲月。
在旺蒼人的心中,馬燈是紅色歷史的賡續傳承,是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
一堂紅色黨課:
《火種》追尋復興的道路
手持馬燈的孩子們席地而坐,他們知道,馬燈就是革命火種的象征。
在老師的講述下,他們與在場黨員群眾一起,現場聆聽了一場特殊的黨課。
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探尋復興之路的艱辛與曲折從課堂走進了心里。
“你今天所獲得的一切,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之前那么多人流血犧牲換來的。”聽完黨課后,這句話讓黨員龔正禹記憶深刻。
一場紅色攝影展:
“紅色旺蒼·中國茶鄉” 定格發展的足跡
輪椅上的兩面五星紅旗十分耀眼,手中的黨旗熠熠生輝。
雖然腦梗后坐上了輪椅,但在老伴的陪同下,87歲的退休老人馬慶當天專程來到紅橋觀看攝影展。
“紅城、綠谷、茶鄉、古道、恐龍”,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是最美的旺蒼,都是老人的心之所向。
“雖然不能親身前往,但看完攝影展,我就像逛遍了美麗的旺蒼,更能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旺蒼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馬慶說,希望日子越來越好。
這場由旺蒼縣委縣政府和中國攝影報社主辦的“紅色旺蒼·中國茶鄉”全國攝影作品展,通過攝影的語言向公眾傳遞旺蒼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就,以及旺蒼人“大氣大為、開明開放、重情重義”的精神風貌,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來源:看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