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墊子曬銀子的旺蒼富豪修天井式夫妻合葬墓
請來的能工巧匠多達60人,墓葬曾兩次被盜
聽郝占奎的后人說,當年為修這座墓,郝占奎請來方圓百里的能工巧匠,僅鹽巴就吃了六大口袋。
墓雕的每一部分、每個細節,都雕刻得精細無比、恰到好處,堪稱清代川北雕刻之典范。
“將墳墓做得這么豪華、霸氣,也是沒誰了……”文史愛好者方先生向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報料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方先生“感慨”的這座豪墓位于旺蒼縣張華鎮一個小地名叫郝家河的地方,為清道光年間當地富豪郝占奎、張太君夫妻的合葬墓,所以又稱郝占奎墓。該墓高約6米,占地約60平方米,大致可分為拜壩,前、后牌坊,天井,墓室五部分。
聽郝占奎的后人說,當年為修這座墓,郝占奎請來方圓百里的能工巧匠,僅鹽巴就吃了六大口袋。
氣勢弘恢:墓葬,堪稱清代川北石雕之典范
記者在現場看到,郝占奎墓坐北朝南,遠遠望去氣勢恢弘、莊嚴肅穆。
走過墓葬前的拜壩,迎面是拔地而起、呈“品”字形的前牌坊。前牌坊正下方留有一門洞。門洞由兩根形狀、雕飾相似的柱枋支撐著。柱枋上下向外突出,柱身雕有鼓、戲劇人物,“神鳥·鮮花”鏤空雕飾等。門洞上方依次鑲嵌著“縣官審案”、“張飛戰馬超”、“二龍搶寶”雕飾以及“松筠操”匾額。橫在雕飾、匾額上的是一組刻滿戲劇人物、花草的鏤空雕。柱枋兩側各鑲一匾額,與柱枋上的“松筠操”匾額亦呈“品”字形分布。柱枋兩側的匾額上下、外側仍雕刻戲劇人物。與前牌坊相連的還有東西兩座碑亭。碑亭外刻墓聯內鑲碑記,碑亭上還“戴”著鹿、鶴、松“三位一體”的圓形碑帽。碑亭外,則是兩道規整的“八”字形石墻。
天井建在前牌坊與后牌坊之間。天井以北為郝占奎、張太君的墓室。該墓室又分左右兩穴。右穴深處的石板上刻“遺澤□□”、“□□□□顯考郝公占奎”等字樣,左穴深處的石板上刻“淑□流芳”、“皇清□誥慈□孺人顯妣郝母張太君”等字樣。
該墓葬還鑲有多塊碑記、墓聯,碑記因年代久遠并遭風雨侵蝕已很難辨認。記者從其中一塊碑上隱約看到,有立于大清道光十三年字樣。
值得一提的是前牌坊上的兩對“神鳥·鮮花”鏤空雕飾。這種形狀相似、狀如雞蛋,寬約40厘米、高約60厘米的“神鳥·鮮花”鏤空雕不僅中間被掏空,外層的花朵、花枝,以及神鳥也被石雕藝人爐火純青的鏤空技藝恰到好處刻畫出來,令人嘆為觀止。
民間說傳:當年郝占奎為修豪墓,僅石雕藝人就吃了六大袋鹽
郝占奎何許人,建這樣的豪墓得耗費多少銀兩?史書并無記載。但據家住郝家河、今年67歲的村民郝孔全介紹,他家“老祖宗”(注:指郝占奎)為大清朝廷吏部官員。
“老祖宗在朝廷做官數十年,攢得銀兩無數。他告老還鄉后為防積攢的銀兩霉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墊子’(注:一種比席子大,用來晾曬農作物的竹器)晾曬。”郝孔全說,郝占奎雖解甲歸田,但官威仍在,每年臘月都有人來郝家河看望他。
垂暮之年,郝占奎重金請來方圓百里的知名石雕藝人,為自己營造“人生后花園”。“老祖宗這座墓到底修了多長時間沒人曉得。但據老輩人講,為建這座墓,老祖宗請的能工巧匠多達六十人,光鹽巴就吃了六大口袋。這些鹽都是老祖宗雇船從保寧府(今閬中市)運來的。”據郝孔全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看到的郝占奎墓比現在漂亮得多,“牌坊上都上了彩漆,墓前有兩個石板鋪成的拜壩??上Ш髞肀粴牧艘恍?。”
據郝孔全回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郝占奎墓曾三遭厄運。一次是上世紀60年代,生產隊為修倉庫拆走了拜壩的石板、石階。后來又兩遭盜墓賊光顧:一次是盜墓賊佯裝打獵,先在老祖宗墓葬周圍打火藥槍掩人耳目,然后用炸藥將張太君的墓炸開一個洞;還有一次盜墓賊趁風高月黑刨開了老祖宗的墓。最后這次盜墓發生后他去現場看過,見郝占奎的棺材并未著地,而是用四根鐵鏈懸在墓室中央。
盜墓賊兩顧郝占奎墓是否盜走墓中寶貝,郝孔全說并不知曉。
專家評價:旺蒼古墓葬眾多,像這樣的天井式豪墓或僅此一例
旺蒼多古墓葬,僅1996年旺蒼縣政府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里就有古墓葬23處。這些古墓墓形各異、工藝考究。但據了解,像郝占奎墓這樣的超豪華天井式古墓,整個旺蒼或僅此一例。“這樣的古墓葬的確不多見。它為研究川北地區的古墓葬、古石雕藝術提拱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歷史專委會負責人伊國華看過郝占奎墓后,給出這樣的評價。
旺蒼文史研究人員張霖昌在《旺蒼文史資料》撰文稱,旺蒼的古墓葬大體可分為巖葬、火葬以及土葬三種類型。土葬,亦稱“埋葬”,即將死者遺體裝入棺材埋入土中的一種葬俗。古時,旺蒼的土葬分土洞葬和土坑葬兩種。郝占奎墓采用的土坑葬。
據《旺蒼縣志》記載,旺蒼較有名的土葬古墓除了郝占奎墓,還有旺蒼城郊旦家埡的明代鐵柱將軍李本通墓,木門農科村的明嘉靖鎮殿將軍杜勝墓,普濟茶溪溝的清代蘇州知府楊璽墓、大地村的明代侍衛將軍侯廣隆墓,金溪江長村何體德墓。木門鎮退塘灣的明代墓葬群占地60余平方米,系5人合葬墓,諸碑文中,右序有“萬歷二十八年庚子二月朔日,巴邑增生李化蛟為盧江佳城題”字,左款有“益昌廣化鄉孝子何登遷立字刻”字樣。它為史學家研究木門及旺蒼歷史提供了實物依據。
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曉平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