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滄桑的鋼鐵設施銹跡斑斑歷經滄桑的鋼鐵設施銹跡斑斑

昔日的造紙廠內依然機聲隆隆,不過產品卻換成了軟木塞。

時至半個世紀的今天,廠區內部分老舊建筑已被村民的新居所取代。
枯木能否開新花
——尋訪影響廣元歷史的“明星”工礦企業遺址
要續寫三線建設時期的駐廣“中央企業”,就繞不開一個曾神秘存在了數十年的“皇皇大企”——東河印制公司。 ▲熱電及造紙廠區鳥瞰 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小平 攝
1965年,在國家三線建設的大背景下,國務院敲定在原川陜蘇區造幣廠所在地旺蒼新建一家印鈔企業。這家企業,就是后來的東河印制公司。 ▲遺留的舊廠房再也沒有了昔日榮光 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 程朱榮 攝
有統計數字顯示,1970年至1990年,東河印制公司累計完成人民幣鈔券7個品種、援外鈔券7個品種、國庫券3個品種,計138.213億張的印制。人民幣中的伍圓券、貮圓券,就是這個公司印制的。
1993年,東河印制公司因“三線”調整搬遷,結束了它在旺蒼印制人民幣等鈔券的歷史使命。隨著國家乙級一類保密單位牌匾的摘除,東河印制公司遺址漸漸褪去了它的神秘面紗。這期,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就帶你走進位于旺蒼縣的該公司遺址。
風雨滄桑
東河印制公司總部設在與旺蒼縣城隔河相望的孫家壩。
數十年過去,映入記者眼簾的東河印制公司總部這片建筑依然保持著原貌,只是一些建筑物外墻多了些滄桑感。
東河印制公司總部,最為搶眼的或許就是豎在總部路口的那塊語錄碑。這塊碑高約4米、寬約2米,系水泥澆鑄而成。語錄碑基座正面與背面均有大朵浮雕葵花。經風雨侵蝕,主碑一面“祝毛主席萬歲”,“當代列寧毛澤東□手點□革命火”字樣雖可辨認,但另一面除“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字樣依稀可見外,其他文字已難識其面目。 ▲通過一條黯黑的廊道,可以直達另一座數十米高的廠房樓頂 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 程朱榮 攝
走過東河印制公司總部,記者又沿東河而上來到距總部約兩公里處的熱電廠、造紙廠。熱電廠一部分已被租為他用,一部分則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保存下來的這部分已落葉遍布、雜草叢生,且一片靜寂,只有那依墻而建的巨大煙囪,那高達數十米的車間與車間里的一排排超大型機械設備,以及那凌空飛架的封閉式過煤天橋,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這個熱電廠昔日的繁忙與喧鬧。在從造紙廠去熱電廠的路上,里面的老建筑仍在,只是部分廠房像熱電廠一樣又梅開二度,已被人租下來從事其他產業。
在返回廣元的途中,記者又來到旺蒼縣白水鎮盧家壩。與熱電廠、造紙廠不同的是,位于盧家壩的印鈔廠部分廠房已被改造并掛上了廣元億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牌匾。
▲一些低矮的廠房已經淹沒在荒草和灌木叢中 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 程朱榮 攝
該遺址或將建旺蒼工業博物館
旺蒼,為川陜革命根據地后期首府,川陜蘇區造幣廠就曾設在該縣黃洋鎮爛槽溝。當年川陜蘇區造幣廠生產的紙幣、布幣、金屬幣曾在川陜蘇區廣泛流通,徹底改變了當地自給自足的“實物經濟”。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旺蒼縣委、縣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非常重視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護,沉睡多年的東河印制公司遺址已被該縣列為《旺蒼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5)》保護范圍。旺蒼縣政府2018年7月發布的一則消息在提到工業文化時還稱,將結合東河印制公司舊址保護規劃,依托現有遺存工業遺址和設備,建設旺蒼工業博物館,展示旺蒼工業發展歷程和現代工業文明,留住旺蒼工業記憶。 (圖文來自廣元晚報)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bOv67MiFm_4wVO3ymH7MGA